地址:昆明市官渡區(qū)金馬街道辦事處十里鋪村204號
電話:0871-63371722
聯系人:段先生
郵箱:541404874@qq.com
辣椒品種有很多,栽培模式各種各樣,每個地方的生產和管理方式也會有所差別!
但下面這些常見的管理誤區(qū),你也許經歷過?或者準備要經歷了?所以你必須要引起重視!
01施肥多長得多
其實辣椒正常生長所需的土壤全鹽濃度為2000-3000毫克/千克,超過6500毫克/千克根系會出現反滲透而干枯,產量自然會下降。
大棚內溫度高、濕度大,有機肥分解快,磷的利用率比露地高2-3倍,氮揮發(fā)量大,施肥過量極易引起肥害。
好多農戶認為施肥多長得多,這種想法是錯誤的。
建議:
①種過3年以上的大棚,牛糞的畝用量各控制在2500千克以內,化學肥料減50%左右。
②全鹽濃度大的地塊重施農家肥、有機肥、腐殖酸肥和em菌肥,提高土壤碳/氮比,松土透氣,解鹽降肥害。
③補充硼、鋅、鎂微量元素,平衡土壤營養(yǎng),為降低投入、連年持續(xù)高產創(chuàng)造條件。
02留苗多產量高
普遍發(fā)現,很多菜農在留苗時想多留幾株,栽密些,認為苗多高產。其實,冬季氣溫低,光照弱,光合作用差,碳水化合物合成少,合理稀植才能高產。
據測定,每平方米栽4株辣椒,其植株營養(yǎng)消耗的光合產物占50%,果實可得50%;如果每平方米栽8株,其營養(yǎng)消耗的光合產物占70%-80%,果實只能占20%-30%。
密植反而產量低,植株還會因爭陽光而向上陡長,通風不良又易染各種真菌、細菌性病害。
建議:
①越冬茬辣椒以合理稀植為好;
②為了充分利用空間,可采取前期密植、中期疏株、后期疏枝的方法管理,以葉枝不擁擠為準,從而提高總產量和總效益。
03不施底肥,原畦栽種
有些菜農的辣椒普遍長得“面黃肌瘦”,表現為莖稈細、枝條弱、葉發(fā)黃、花果小等,長勢極差。有不少辣椒種植行內還可看到黃瓜莖基部的殘體,當初換茬種辣椒時,是不是沒有清園干凈啊?
年前菜農為了趕時間栽辣椒苗,年后好提早上市,直接拔了黃瓜,原畦栽上了。你原畦直接栽苗,肯定也沒有翻地、施底肥了?
菜農當初考慮,秋季栽黃瓜前施入的底肥和黃瓜生長期內沖施的肥料,足以滿足這茬辣椒生長需要,再說翻地、施肥會耽誤栽苗時間,因此就放棄了。
辣椒長勢不好,主要原因就在這上面,原畦栽種、不翻地、不施底肥、清園不干凈等都是錯誤的做法。
一是辣椒根系不發(fā)達,為其提供優(yōu)良的土壤環(huán)境是培育壯苗壯棵的第一步?墒牵谏喜琰S瓜拔園后,你未能翻地打破土壤板結,而原畦栽種,這必然影響辣椒根系生長,進而阻隔其水分和養(yǎng)分的吸收、轉化及運輸。
二是底肥不足,尤其是供給辣椒前期生長的養(yǎng)分不足,導致其不發(fā)棵、長勢差。那么,有無補救的有效措施呢?
建議:
①措施當然有,目前來看,椒棵大了,再包肥的話會造成傷根,最好選擇追肥;
②建議促棵攻果肥再結合噴施葉面肥。做到三管齊下,可讓你的辣椒逐步恢復正常生長。
04植株旺長勢好
多數菜農認為植株旺是好莊稼,其實水多葉旺根必淺,營養(yǎng)生長過旺必然影響生殖生長,產量低
建議:
①在幼苗期控水控株促根,用促根肥,使地下部吸收的光合產物占60%左右,中后期地下和地上的吸收量各占50%;
②前期植株營養(yǎng)生長占60%,生殖生長占40%;中期各占50%;后期生殖生長占60%-70%,營養(yǎng)生長只占30%-40%。即保證前期有一定的同化葉面積,后期控株促果,提高產量。
③植株過旺必然影響產品的營養(yǎng)積累,光合產物消耗大,產量也會很低。
05一澆兩溝,澆水過大
普遍發(fā)現,菜農北墻根處的水渠上開設的澆水口數要比其他大棚種植區(qū)的要少近一半,原來以往種植黃瓜時,他們澆水都是一澆兩溝,而現在改種辣椒后,仍然是采用這種老方法。
對于辣椒而言,一澆兩溝,澆水過大,該法需改。這是因為辣椒不耐澇,一旦澆水過大,易導致漚根。而他們采用的一澆兩溝的做法,澆水量難以控制,易澆水過大。
有些棚戶的辣椒死棵與澆水過大漚根有關。
建議:
①別管種黃瓜,還是辣椒,最好多開設幾處澆水口,實施一澆一溝的辦法;
②假若有些菜農來不及改動水口,可先用兩塊磚來擋水阻隔,即澆水前,先用磚擋住一溝,澆另一溝,待這一溝澆到五分之四長處,再把那兩塊磚用來堵住這一溝,開始澆旁邊一溝。
06溫度高長得快
不少菜農認為建大棚是為了保溫,溫度高辣椒長得快。
其實辣椒對溫度有上限要求,一般為25-32℃,溫度過高抑制幼果生長,會出現果實斷層。同時溫度過高,呼吸頻率高,機體運行紊亂,株體徒長,株蔓和生殖生長不平衡產量反而會下降。
建議:
①大棚設置兩道放風口,及時降溫。
②嚴格按辣椒生長期所需的溫度和各個器官生長期的適溫要求管理,謹防高溫長株不長果。
07紡錘狀吊枝
生產中,黃瓜要用吊繩進行吊蔓,辣椒也需要使用吊繩進行吊枝,以保持良好的株型。黃瓜的種植密度要大于甜椒的種植密度,但是要提醒菜農朋友,黃瓜改種辣椒后,吊繩的數量還需增加才行。
在該村不少菜農棚內發(fā)現,他們改種辣椒后,并未增加吊繩的數量,結果由于吊繩缺乏,一棵辣椒平均不到三根吊繩,有的一根吊繩會同時拴住大小2個枝條,如此一來,便形成了紡錘狀吊枝。
而這種吊枝方式非常不利于辣椒的正常生長。一是枝葉間相互擁簇,通風透光性差,影響光合作用,不利于花果發(fā)育。二是如此吊枝,增加了整枝抹杈、打藥噴肥的難度。
建議:
每一椒棵上必須增加2—3根吊繩,將已經“綁縛”在一起的枝條單獨進行吊枝為宜。
注:吊枝時,動作要輕,勿折斷枝條。
08打藥勤病害少
在走訪中我們普遍發(fā)現,很多菜農在辣椒生長中后期隔2-3天打1次藥,認為打得勤病害蔓延得慢,不勤打,就會毀秧。其實,這段時期勤打藥既干擾辣椒正常合成碳水化合物,又不利于辣椒產生抗生素,抗病能力反而下降。
建議:
①將病認準,選對藥,最好是選含銅、含鋅劑,既能殺菌,又能增強植株抵抗病菌侵入的能力,還能促進作物生長。
②改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枝繁葉茂、通風不良的植株應疏葉。
③預防土傳菌,應在苗期注重用藥預防。
09茬次多收入多
很多菜農認為花錢建了大棚,不能讓地閑著,故副茬跟主茬,主茬套副茬,結果往往是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。
建議:
①其實越冬一大茬,一年種一茬為好;
②春秋茬一年種兩茬為宜,辣椒老株再生可續(xù)收一茬,價格低時拔株晾地;
③另外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時間深翻地,暴曬殺菌,悶棚滅蟲,熟化土壤,這樣主茬很少出問題,這才是一張一弛之道。